华人时刊(校长)
主办单位:江苏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国际刊号:1006-0278
国内刊号:32-0001/Q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0703 人次
 
    本刊论文
全球化语境中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危机

  摘 要: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让各国文化发展呈现出交错的状态。作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海外华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身处文化交融的最深处,他们面临怎样的文化认同危机?又是什么导致了文化认同危机的出现?以及如何构建、构建一个怎样的文化认同体系,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全球化;海外华人;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5-0023-02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科技的迅猛发展不断打破人类交往的壁垒。曾互不往来的群体如今可以方便的交流。这种趋势不仅带来了经济的通融一体,而且开阔了文化交流的视野。其间出现认同和碰撞也是必然的。庞大的华人群体更是在世界文化的发展和流变中占据不容忽视的地位。而对于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的归属感、文化认同感面临着更多考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韩震教授说“越是在文化有差异、处于流变过程以及发生断裂的地方,就越是会出现文化认同意识的自觉。[1]”海外华人的特殊境遇,反映出文化认同的问题愈加引发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在文化交流和碰撞成为时代特征的当下,文化认同危机随之而来。不同于生活在国内的华人,海外华人身处文化差异和文化交融的特殊环境,怎样看不同文化、族群之间的差异、如何处理随之产生的文化认同危机,成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全球化的冲击

  全球化进程的逐渐加速,从两极化世界到多极世界,更迭的经历和发展趋势已成为热议的话题。对全球化的定义大多集中在经济层面,或在定义中明确指出受到全球化影响的具体现象。如美国学者约瑟夫·奈这样理解:“全球化可定义为世界范围的相互依赖网络。全球化不是新现象,也不仅仅是经济现象。市场扩大并将人们连结起来,环境、军事、社会和政治相互依赖都有所增强。[2]”这种由于高新技术发展而带来的成果和巨变,更多地体现在信息和咨询的通达所引发的一系列现象。因此,南京大学教授范可将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对全球化的定义译为“世界范围内不同地方之间社会关系的密集化,即发生在某一地方的事情很可能是因为距离遥远的另一地方所发生的事情的影响所致。[3]”这一定义形象地反映出地球空间内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蝴蝶效应。这种现状将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影响?是当今国际学界对全球化问题关注度持续升温的根源所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已显而易见,跨国公司数量的扩大、国家之间频繁的贸易往来等都使世界各国关系更加紧密。然而在全球化带来的积极影响的同时,它给一些国家带来的紧迫感也无法逃避。尤其是一些隐性的方面,深水缓流的效应比激烈的变革会带来更大的震动。在此,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碰撞和融合成为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文化认同危机

  全球化不仅突破了各国间经济、军事领域的屏障,而且实现了文化的广泛流动。其中,经济实力强的国家民族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也在持续扩大。这影响将导致人们的文化认同开始出现一种矛盾和焦虑现象。其表现为对外来强效文化的认同与对本土文化的认同的矛盾,体现在海外移民和裔族身上就是对所在国的文化认同和对母国文化认同的矛盾。身为在不同的文化之间游走和漂移,其身份认同也不断进行着坚守和重塑。他们在异国他乡生活,处于一个完全不同的语境中,语言、习惯、风俗等都要经历适应和磨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在反思“我是谁”、“我认同什么”,希望从中得到一种令其满意的平衡的解释和答案。“从认同上而言,当情境有变时,个体往往会形成新的文化认同,甚至一个族群的文化也未必能反映原有的文化传统,这因与外在族群接触而导致的文化认同的改变,甚至从而引起族群认同改变的现象,也由其他人类学家所证实。这就是要注意影响文化及族群认同的‘情境因素’。‘认同’已愈来愈趋向于一种流动而多元的状态,它随着空间结构、历史联系性、政策过程以文化塑造过程的变化,而有不同的表现[4]。

  文化认同危机,即指人们对文化认同的矛盾、不确定、焦虑,文化认同主体与他所属的社会文化传统失去了联系,像断了线的风筝,失去了社会文化的方向定位,许多华人在移民后通过多种方式来释放这种压抑和不适,他们有的致力于文学创作,寻求着自我归属。早期旅美作家在经历了东西方文化碰撞之后,对祖国文化有了更深刻和更清晰的了解,于是产生了在外海传播和延续母国文化的使命感。另外,大量的华人在海外创办华文媒体,从报纸、杂志、广播等不同方面传播自身文化,满足华人在坚守传统文化方面的心理诉求。这便是在“他者”和“自我”之间出现的心理倾向,因为置身于他者之中,自己成为“他人”眼中的他者,于是在自我内心中形成了漂泊者的感觉。从而产生了复杂而敏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

  三、海外华人文化认同危机的表现

  随着所在国对自身文化的重视,发展文化实力成为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有效手段。对此,海外华人的民族文化意识与所在国不同精神意识冲突逐渐滋生。他们在为工作、学习、生活奔波劳碌的同时,也面临着文化的焦虑和压力。

  (一)语言危机

  海外华人想要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必须具备使用当地语言沟通的能力。语言是传达信息的载体,不能学会所在国的语言,就会因无法交流而产生隔绝的消极情绪,从而产生对母语的依赖和文化防卫心理。而另一种情况,长期居住异乡的华裔逐渐被所在国同化。一些华人产生了此类华人文化的危机意识,呼吁华裔继承姓氏、母语等华人文化。避免海外华人文化认同的割裂和断层,这些都表现了海外华人在文化认同方面的危机感和焦虑意识。

  (二)海外华文媒体发展和自身危机

  海外华文媒体是中华文化传播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它的兴衰直接影响着海外华人对母国文化的接受和重构。然而文化间的冲突,使得海外华文媒体很大程度上受到压制,在夹缝中生存发展。海外华文媒体面临着兼容所在国文化的危机,特别是在经济发达、文化渗透力强的强势主流国家。华文媒体在所在国的受众定位和自身定位都十分有限。一方面华文媒体需要为所在国的富强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努力,传达政府指令,对所在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另一方面,作为华文媒体,又要立足华人社会,传递华人或母国信息,成为他们的代言人为华人受众服务。希望在这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但实际上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其重心已逐渐偏向所在国的主流文化。很多华文媒体都开始推行双语,才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市场中得以存活。

  (三)海外华人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的焦虑

  受多方面影响,海外华人文化的生存发展并不容易,所在国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态度也会成为海外华人文化焦虑的影响因素。一些国家推行排华政策,仅是由于种族、肤色等差异,由此受到不公平待遇甚者人身伤害的华人并不在少数。从而让华人无法完全认同所在国的文化观念,进入一种戒备状态。被所在国当作他者的文化焦虑,也在由利益驱使的各种权利和文化关系的交织中突显出来。海外华人漂泊意识中透露出来的无根性、无从性,在内心深处折射出文化认同的敏感和脆弱。

  四、海外华人文化认同危机产生的原因

  海外华人文化认同危机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与国内外文化形势有很大程度联系。第一,所在国自身文化需要不断壮大,因而利用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对外来文加以干预。第二,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也导致海外华人在文化领域的发展举步维艰。有些西方政治经济强国的文化渗透非常明显。这种依靠政治和经济实力的强势而推行的文化政策深深地冲击着海外华人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文化关系与利益关系的混杂。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文化观念不停变幻的当下,强势的文化渗透大大增强了海外华人的文化焦虑感。第三,国力的落差造成心理落差。所在国经济飞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也逐渐上升,于是便开始宣扬本国民族文化。外来的压力和限制使得华人在文化认同方面产生危机,另外海外华人也开始主动接受所在国的主流文化,有甚者竟极力褪去华族色彩。造成这种状况的历史原因,即对母国落后的不耻和对先进发达国家的向往,两者的碰撞产生出强烈的摆脱困境的心理诉求。这种文化认同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植根于母国的历史与现在,具有隐蔽性和深远性的特征。

  五、海外华人文化认同的重构

  在全球化时代文明中,强行去构建文化的同质性无异于对国家民族的压迫和侵略。那么如何削减海外华人文化认同的危机感,或该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文化的焦虑?对于海外华人而言,需要用开放性的文化认同去坚守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既不能扭曲发展,又要提防文化“一致性”造成的雷同性认同。保持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向上发展,在动态中将对自我肯定与对“积极的他者”的肯定结合起来。同时希冀母国的综合活力不断增强,国格不断完善,为大量海外华人提供强有力的文化认同支持。所有文化主体都应从全球化的立场出发,以开放的胸怀包容多元文化,加强自我反思。在错综复杂的文化关系中寻找一种权力的制衡,以和谐为主要达成目标,而不是一味地抵制。“解决的出路在于构建一种更有适应力的新文化,这种文化不拘一格地汲取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的文化精粹,从而在过去、现代与未来之间,在自我、群体、国家、民族与其他文化共同体及人类共同体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这种新文化不仅能为解决全球化时代的各种问题提供强大的精神资源,也能超越国家内部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不同宗教和语言等多元文化共同体之间的差异,将公民认同、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融为一体,从而为个体提供身份认同的不竭动能。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华人时刊(校长)》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华人时刊(校长)》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