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时刊(校长)
主办单位:江苏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国际刊号:1006-0278
国内刊号:32-0001/Q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0702 人次
 
    本刊论文
海归创业“三三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摘 要 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探讨了“海归”创业“三三现象”的形成原因。指出内功不够是“三三现象”形成的个人原因,社会资本匮乏是“三三现象”的中观原因,市场环境不规范是“三三现象”形成的宏观背景。
  关键词 “海归” 创业 “三三现象” 原因
  一般认为,海归人员有着出国留学的经历,因而必然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渊博的科学知识、超前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工作方法。为了吸引和留住海归人才,各省、市、区政府纷纷创立了留学生创业园。人们希望通过为留学人员创办企业提供经营场地、基础设施、政策咨询、工商税务代理、管理咨询与培训、技术顾问、投融资服务、法律咨询及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降低留学回国人员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加速这些企业的成长。但据专家分析,目前在留学人员创业园的企业中,1/3的企业略有盈余,1/3企业勉强维持,1/3企业则只有宣告倒闭。这一现象被称为海归创业“三三现象”。
    创业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不可能是万无一失、只赚不赔的。因此,在海归人员中,有人创业成功,有人创业失败,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海归创业的“三三现象”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主要原因在于:一般而言,人们对海归人员寄予的希望较高,不仅希望海归创业者能够在事业上一帆风顺,也希望海归创业者能在各自的行业领域内发挥自己的“知本”优势、传播先进经营理念,还希望他们能在事业成功的同时能对国家和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然而,事实上却是,一些海归创业人员非但没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反而自己陷入困境,甚至自身难保。按理说,海归人员的创业优势是相对明显的,可他们的优势为何得不到发挥、甚至化为劣势了呢?笔者认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要解释“三三现象”,不仅要从微观方面即海归创业者自身寻求原因,还要从中观层面即海归创业者的社会关系网及宏观层面即海归人员创业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方面寻找原因。
    1 内功不够:“三三现象”的微观原因
    就微观层面而言,“三三现象”可以“内功不够”来概括。具体来说,海归创业人员的“内功不够”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专业型人才扮演全能型人才导致角色失败
    在海归创业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专业型技术人才。对于这部分人而言,做技术骨干或CTO(首席技术官)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然而,相当一部分海归创业人员并不甘心只是做一个技术人员或技术管理者,他们希望掌握所在企业的控制权,并能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海归创业人员能够实现从专业型人才向全能型人才的转变。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这就涉及到一个角色转换和角色调适的问题。
    在创业过程中,有的归国创业人员成功实现了从专业型人才向全能型人才的角色转换,因而企业经营略有盈余;有的归国创业人员无法顺利实现从专业型人才向全能型人才的角色转换,对市场一窍不通,对人际沟通、领导艺术也知之甚少,他们既不能把握市场需求,也缺乏科学的行销手段,更无法对企业人才实行有效的管理,其结果往往是产品与技术无人问津、企业缺乏向心力、企业效益难以提高,最终走向勉强维持甚至濒临倒闭。
    1.2 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创业失败
    经营企业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对于海归创业人员而言,大多数人还是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的。然而,仅有理论上的准备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在商场实战中一帆风顺、百战百胜。据调查,在海归创业人员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国外留学期间,几乎没有任何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更不用谈在国外创业的经验。他们往往仅凭一个概念或是一项技术,就获得了来自国内外投资机构的大量创业基金。然而,对于如何将概念变为现实,如何将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如何将技术及产品推向市场,以及如何保持财务收支平衡等问题,很多海归创业人员一窍不通。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必然导致创业失败。
    1.3 社会沟通能力缺乏导致创业失败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不仅需要有好的产品、好的技术和好的服务,还需要要有好的管理团队。这个管理团队首先必须是一个团结、合作的集体。但有些海归人员往往自视过高,认为自己出洋留学过了,水平就一定比别人高,听不进不同意见,严重缺乏合作精神。最后,往往只好孤军奋战。而一个人的经历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既负责产品研发,又负责市场开拓,还负责售后服务。因此,孤军奋战的结果往往是独力难支。
    1.4 海归人员鱼龙混杂导致创业成功与失败并存
    有时候,我们把出国深造又称为“镀金”,其意无非是指出过国了、留过学了,身价就不一样了。留学生的身价为什么会高人一等呢?因为他们在求学过程中已接受了重重考验,并通过了这些考验。一般而言,要想公费出国必须通过GRE或TOEFL之类的外语考试,还必须有明晰的研究计划,而在国外,要想顺利通过答辩并拿到文凭,确实要倾注大量的心血。而且,国外有着优越的教学环境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只要能沉下心来刻苦攻读,要学点东西应该是不难的。因而,对于有真才实学的海归人员来说,其创业成功的机率一般较高。
    但问题在于,除了公费留学生外,自费留学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不一定要通过严格的考核,只要家里筹够足够的资金,他们就可以出国留学。据调查,相当一部分自费留学生在国外并不是在刻苦研读,而是在虚度光阴。待他们花光了父母和亲人的积蓄,在国外无法生活下去了,便只好打道回府了。由于他们有着“留学镀金”的光环,在国内找到一两个求贤若渴的投资人应该没什么问题。可一旦企业开始运作、项目开始实施时,他们的不足就暴露出来了。可想而知,希冀这部分人能够创业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


    2 社会资本匮乏:“三三现象”的中观原因
社会资本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社会网络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对应的理论概念。按照布迪厄的定义,社会资本是“实际或者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换句话说,社会资本是个人在社会结构中的成员资格以及社会关系网络联系,这一成员资格和网络联系像经济资本一样可以获得回报。
    如前所述,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成功处理好供应链、生产链、管理链、客户链四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光有好的技术、好的产品和好的管理还不行,还必须有好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些网络便形成了企业的社会资本。通过企业的社会资本,企业可以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支持、原材料支持和市场销售支持。
然而,对大部分海归创业人员而言,他们长期在国外学习和发展,与国内的联系相对较少,其在国内的社会关系网也相对单一,社会资本普遍处于匮乏状态。由于社会资本匮乏,有些企业在项目需要资金跟进,找银行贷款或融资时往往困难重重、步履维艰;由于社会资本匮乏,有些企业在与供应链的上游企业打交道时长期处于劣势,无法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由于社会资本匮乏,有些企业在开拓市场时不知从何处打开缺口,无法找到畅通的销售渠道。如果海归创业者不注意促进社会资本的增殖和拓展,其企业的发展很有可能受到阻滞。
    3 市场环境不规范:“三三现象”的宏观背景
    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环境的不规范是大部分海归人员创业难以成功的根本原因。具体而言,这种市场环境的不规范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 企业服务机制不够健全、政府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低下
    尽管海归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但大部分人创业时都有明确的思路,对企业的发展方向、产品定位和市场需求都有一定的把握。但问题在于,由于企业服务机构不够健全,致使企业的发展进展受到限制。目前中国缺少高层次的、专业的投资中介服务,由于缺乏高层次的服务,技术和资金就往往链接不上,创业项目就难免受阻。另一方面,政府职能办事效率低下,也拖了企业发展的后腿。有时候,一个企业要想完成某个项目,往往需要与当地政府的数十个部门打交道,需要盖数十个公章,而每完成一个审批手续则需要分别需要几天、一周、几周甚至几个月的周期。一个极端的例子是,某企业为了申报某个项目,跑了数十个部门,等所有审批手续下来,时间已过去了一年,如此漫长的审批周期必然会导致企业错失商机。
    3.2 企业诚信制度亟待建立、健全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诚信经济。企业之间交往、合作的一个根本基础便是双方的诚信。然而,在当前我国市场环境中,诚信的缺失却是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在“三角债”大量存在,“死账”、“呆账”和“乱账”层出不穷。据调查,我国大部分企业对外付款都有2~3个月的对账期或付款周期。也就是说,当一个企业完成客户的某个项目之后,至少要等到3个月才能拿到项目款。海归创业人员由于不懂得中国企业财务交往的潜规则,在收付款方面往往上当受骗,从而导致财务收支失衡。
    3.3 政策歧视,海归企业缺乏“国民待遇”
    和其他民营企业一样,海归人员所创办的企业在贷款、融资方向普遍面临着一个瓶颈。一般而言,国内银行更乐意贷款给国有企业,不管这个企业经营效益如何,贷款回收的把握有多大。因为,大家都是国家的企事业单位,出了问题会有国家和政府埋单。但面对民营企业时,国内银行则要对贷款风险做出近乎苛刻的评估。一般而言,国内银行向企业贷款的条件是看客户有多少房产、设备等有形资产做抵押。显然,创业时期的高科技企业是没有这方面的优势,除非海归人员能从国外为自己的创业公司带回大笔资金,否则公司很容易因资金短缺而夭折。事实上,许多海归人员就是因为缺乏资金支持而无法做大、做强。
    4 结语
    综上所述,“三三现象”不仅是海归创业人员的个人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海归创业人员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尽快完成文化的适应和转变,拓展个人社会资本,还需要市场竞争环境得到相应的改善。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华人时刊(校长)》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华人时刊(校长)》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